【资料图】
文/卢文
“我把土地托管出去,获得的收益比自耕自种或者流转给其他农户的收益还高。”5月5日,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村民王某介绍了一种金融支持土地托管的新模式:通过“银行+国有平台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多方合作,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土地整理。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绵阳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绵阳中支”)牵头推广的“金土地”工程。
“以往本土农业生产经营大多规模小、劳动力不足。要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推动农业生产由传统的‘散耕散种’模式向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土地大托管农业生产模式转变,是破题的关键。但土地大托管涉及土地小田变大田、坡地改梯田、土地培肥以及烘干、仓储、水利等配套设施建设,前期投入高、资金回笼期长,钱就成了‘卡脖子’问题。”人行绵阳中支相关负责人透露,要解决资金的制约问题,就要引导政策性银行为土地大托管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经过前期推广试点,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农发行绵阳市分行已为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土地大托管项目审批信贷资金3.3亿元,支持4.3万亩土地实现托管运营,为绵阳市三台县、安州区土地托管项目分别审批信贷资金7.2亿元、4.4亿元。
这些信贷资金如何“灌溉”项目?以忠兴镇土地大托管项目为例,忠兴镇党委政府主导成立托管土地运营主体(经济联合总社),下设托管中心,负责同农户签订土地托管协议,以及托管土地的整理、后期运营。同时引入第三方国有平台绵阳耀东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土地托管项目的投资方和承贷主体,破解经济合作社融资难题。权责清晰后,达到相关贷款条件,即由农发行绵阳市分行向绵阳耀东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提供低成本且还款期限相对灵活的长期信贷资金。
忠兴镇托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金融“活水”润泽下,盘活了各方资源,据测算可取得多种效益:一是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对托管土地“小田变大田、坡地改梯田”后,可增加耕地面积3%-5%。二是降低生产成本,大托管模式下,统一耕种农资投入品可减少20%,生产成本平均可降低30%,实现规模效益。通过选育优质优良品种,现代农业技术耕作管理,深加工带来的附加值提升,每亩预计可实现额外盈利500元以上。三是机械化耕作,破解劳动力不足难题。托管整理后,土地耕作由传统模式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转变,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